别了,老皮!
五月最后一天,中文《先驱报》选择在这个时候回应一起看似荒谬得一塌糊涂的事件。
新西兰副总理Winston Peters,应该被叫做“老皮”吗?
先别急着回答。像我们,就想了整整三天。
老皮=老+皮
5月28日,新西兰英文媒体突然开始报道本地中文媒体对副总理Winston Peters的称谓。文章援引所谓“中国专家”的说法,称“老皮”是一种“不道德”(unethical)的称呼,然后匪夷所思的把这个词和“中国渗透论”挂在了一起。文章还说,中文《先驱报》是使用“老皮”最多的新闻媒体之一。
初读文章,编辑们的第一反应是——什么鬼???
报道中跟中文《先驱报》唯一有关的就是“老皮”这个称谓,而所有结论和延伸阅读也都基于一个前提,即“老皮是一种带贬损性的称谓”。
但报道原作者并不懂中文,所以咨询了“中国专家”的意见,她得到的回应是七个懂中文的人当中有四个认为是贬损,三个认为不贬损,七个人都从事媒体或语言工作。
她被告知,“老皮”可以被理解为“老皮肤”(old skin)、“老皮革”(old leather)、“老顽皮”(old naughty)、“老无赖”(old rascal)。甚至在某些方言里还有“老屁”(old fart)和“老乞丐”(old bum)的意思(后两个我们希望方言专家来解惑一下)。
事实上,这是我们第一次惊觉,“老皮”还原成英文后竟然隐藏着这么多附加含义!要知道,这个称谓已经被新西兰华人使用了二十多年,我们的中文联想和发挥能力甚至还不如外国人!
华人给外国人起绰号的历史源远流长,Peters并不是享受了“特殊待遇”。像小李子(Leonardo DiCaprio)、寡姐(Scarlett Johansson)和霉霉(Taylor Swift),外国人绝对一脸问号。如果硬要把上述绰号直译成英文,当事人估计得暴走。
但很多绰号都是华人粉丝对偶像的昵称,把拗口的英文转换成充满温度的中文,在无形中拉近彼此的距离。——所以,Leonardo DiCaprio才会在中国参加活动时主动留名“小李子”,而Taylor Swift更是为“霉霉”两个字进行了专门注册!
那么“老皮”是否算是有温度的昵称呢?华人之间常在姓氏前冠以老字称呼,比如老张、老李、老王,这是一种亲近的体现。按此格式,华人当然可以将Winston Peters称为“老Peters”。追本溯源,老皮就是老+皮,无非是对英文发音首字母的简称。唤之以“老皮”,近乎套得不多不少,两个字也刚刚好。
广告
作用力与反作用力
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,中文《先驱报》偶尔会以“老皮”指代Winston Peters,为的是将读者从佶屈聱牙的英文音节中解放出来,给华人读者创造更亲近的阅读感。我们相信作为正常的、理性的华人,不会因为唤一声“老皮”,就会让思维如离弦之箭一般的瞬间浮现出“老皮肤”、“老无赖”、“老乞丐”的形象,因为——这不合逻辑!
但是,我们确实意识到,华人社区有人对“老皮”进行了延伸阅读。比如一篇本地评论文章,就说华人之所以经常称Peters为“老皮”,缘于其为人老谋深算;还有本地华人表示“老皮”有点骂人的意思,宁愿将其唤作“老温”。
作用力带来反作用力,要了解为什么部分新西兰华人对Winston Peters有负面印象,可能需要更多了解Winston Peters这个人。
Winston Peters,新西兰著名政治家,新西兰优先党创始人。
他曾旗帜鲜明的反对移民,经常把一些社会问题归罪于外来移民尤其是华人,而且往往大炮级别的开口“喷”。
Peters先生最著名的言论,是“两个华人顶不上一个白人”,这个带辱华色彩的种族歧视曾引起新西兰社会哗然。
可能正是因为存在潜意识的对抗情绪,本地华人在提到“老皮”的时候,往往会渗入一丝感情色彩。而这种感情色彩,被部分精通中文的“中国专家”捕捉到了。
那么,Peters自己对“老皮”这个称谓是怎么看的呢?
根据报道,Peters得知中文《先驱报》使用“老皮”这个称呼后,专门咨询了外交贸易部工作人员。他表示:“我得到的建议是,老皮这个称谓并不构成贬损,但中国有句古老的谚语:如果一个人坐在打开的窗边一直张着嘴,总会有一只烤鸭飞进他的嘴里。”(跪求大神解释这句谚语)
可以看到的是,当事人自己是没有进行延伸阅读的。但说者无心,可能听者有意,而这种“有意”又取决于华人在新西兰的生活时间、对新西兰政治的了解程度以及个体的文化经验。
我们经得起验证
整件事最让人意外的,可能是新西兰主流媒体的上纲上线能力,尤其是将“老皮”作为中国影响新西兰、影响华人思想的证据,让人嗅到了“因言获罪”的诡异气息。
事实上,在新西兰生活了一定时间的人都该清楚,不只是优先党党魁被起绰号,新西兰几乎所有知名政治人物都有中文绰号。
比如现任工党总理Jacinda Ardern被称为“阿顿姐”,广受华人欢迎的前总理John Key被称为“囧基”,另一位前总理Bill English被称为“账单哥”,现任国家党党魁Simon Bridges被称为“桥哥”……所有绰号中,“中国专家”单单将“老皮”挑出来进行延伸阅读和发散思维,作为自己已经成型的一套理论的案例,这种选择性偏差(selection bias)很容易引发对其学术诚信的质疑。
事实上,这件事情被国内媒体转载后,最热门的一条评论就是质问所谓“中国专家”的学术能力。
中文《先驱报》已经在第一时间作出正式回应:
“中文先驱仅仅从本地华人社区继承了这个称谓。它和我们有时称呼新西兰总理为阿顿姐是一个道理。简称的背后不存在价值判断,除非你想实施一场文字狱。考虑到当前新中政治环境……我们理解有人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推进自己的事业,然而中文《先驱报》发表的每一篇关于Winston Peters先生的文章都基于事实及事实本身,我们经得起任何检验。”
媒体是社会公器,理应担负社会责任,维护公共利益,这一点毋庸置疑。当我们得知所谓“中国专家”将“老皮”作为中国影响新西兰的证据提交给国会听证时,我们的内心是拒绝的——国家资源怎能被滥用到如此的境地!它应该用来更有效的提高我们的福祉、解决道路拥堵问题、给社区多栽几棵树、给学校多添一些座椅……
中文《先驱报》并不清楚会有多少华人对“老皮”这个词进行负面理解,但我们认为:哪怕只有一人,我们也有义务避免继续产生误导!因此,在未来的新闻工作中,中文《先驱报》全体编辑一致同意,我们将不再使用“老皮”这个名字来称呼Winston Peters。甚至对Jacinda Ardern、Simon Bridges等其他新西兰政治人物,我们也将一律使用官方原名!
感谢新西兰各大媒体对中文《先驱报》的关注与报道,也欢迎大家对我们进行监督。
别了,老皮!
近 期 热 门